当前位置: 要闻动态> 县区动态

开发区:巧治“房前屋后“顽疾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

  • 时间:2025-05-13 15:32:34
  • 来源:开发区
  • 阅读次数:
  • 字体:[ ]

省、市关于“房前屋后”环境整治的文件下达后,连云港经开区闻令而动、迅速响应,聚焦固废垃圾、水体环境两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,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综合治理,用“硬核举措”破解环境顽疾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即景”的幸福升级。

一、建章立制织密网,房前屋后焕新颜

在陇海铁路北侧的盐陀社区,居民们纷纷化身“讲解员”,热情地分享着环境变化的喜悦。一位居民指着一处刚清理出来的地块,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:“这块地紧邻铁路,过去,因其地处偏远,竟成了外来装修垃圾、生活垃圾肆意堆积的‘集散地’。远远望去,让人苦不堪言。不过就在上周,街道雷厉风行,将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,还立上了禁止倾倒的标志牌,装上了监控探头。这下可好,再也没人敢乱倒垃圾了!”

为了从根源上整治固废问题,连云港经开区精心谋划,印发了《开发区固体废物长效管理工作方案(试行)》。一套“一图定责、四方管控、联动整治、溯源奖惩”的闭环工作机制应运而生,责任包片到人、排查覆盖到边、清理处置到底、源头管控到位的长效管理体系也逐步构建完成。这一系列举措,如同为全区固体废物管理工作装上了“智能导航”,推动其朝着常态化、精细化、制度化的方向稳步前行。

《方案》对街道、村居、环卫以及区行业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细致明确。区专班更是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,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全域巡查。一旦发现问题,即刻交办,同时对所属网格负责人进行“记分”管理。若累计达到3次,便会启动约谈程序。据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透露,自“方案”实施以来,已下发任务交办单20份,成功攻克了118个长期堆放的“固废顽疾”点位,规范处置固废达1.39万吨。排查范围广泛覆盖全区162处敏感点位、840个坑塘、29片林区,累计出动检查3457人次,排查点位1882个,成效显著。

二、追根溯源治污水,房前屋后水长清

“自从这个公厕的污水改造后,这条沟就不臭了,沟里的水也能用来浇菜地,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!”朝阳街道刘巷村的村民们提起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,满是夸赞。区生态环境分局的同志进一步介绍道:“区里对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极为重视。4月初,我们对涉及村庄的关联排水沟全部进行了监测,将其中7条劣Ⅴ类水沟渠列为重点整治对象,要求开展溯源工作,并限期完成整治。”

走进碱厂排水沟,投资20万元的污水截流设施正在紧张调试运行。两台泵马力全开,将收纳的生活污水源源不断地抽排到市政管网,仿佛在为河道“排毒养颜”。在雁荡山路排水沟上游,新光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内部管网改造施工。他们为原先收纳不完全的阳台水、厨房水新建管道,让污水“各归其位”。4月22日,区分管领导亲临现场调研,村书记手持图纸,信心满满地汇报:“现在正值枯水季,是施工的黄金时期。我们全力以赴,争取在5月中旬前完成全部21个混接点位的改造,确保在汛期来临前解决排口溢流的问题!”

大蒋中河则采用分段施工的策略。西半段河水被抽干后,中云街道一鼓作气,完成了95%的清淤整治工程。住建等部门趁机仔细梳理入河排口情况,结合污水提质增效“达标区”建设,运用先进手段对管网进行检测诊断,成功修复了3处串流点位。在排查过程中,还揪出了4家存在排水不规范问题的企业。区生态环境分局迅速下达改正通知,督促企业及时整改,真正做到边控源、边整治,让河道实现长治久清。

房前屋后虽小,却连着千家万户,关乎民心向背。连云港经开区以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为切入点,多管齐下、综合施策,既注重短期的整治成效,又着眼于长期的巩固提升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一幅环境优美、生活幸福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,持续提升着群众的居住生活体验,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。

扫一扫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