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置空间变身惠民“金角银边”
斑驳的墙面披上彩绘新装,闲置小木屋变身共享工具房,废弃危房变身儿童活动中心……连云区墟沟街道桃园社区通过盘活闲置资源、优化空间利用,将老旧小区的“边角料”转变为便民服务的“金角银边”,全面构建“15分钟幸福生活圈”,让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便捷、温暖的社区生活。
从闲置空间到便民“百宝箱”
在桃园社区百姓议事场,曾经闲置的小木屋如今成了居民的“百宝箱”。电钻、梯子等50余种工具可供免费借用,居民王学荣感慨:“以前修修补补要跑几公里,现在下楼就能借到工具,15分钟内解决问题!”去年,桃园社区党委牵头改造广场闲置用房,打造“邻里帮·共享小屋”,通过居民捐赠闲置工具、专人管理的方式,实现“即借即还”,解决了日常维修难题。
类似的“空间革命”正在社区多点开花。社区将闲置空间升级为“银发食堂”,每日为百余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;利用拆违腾退空间打造口袋公园,成为居民社交、休闲的“微型客厅”……这些改造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,更将服务精准嵌入居民生活场景。
“微更新”撬动服务大格局
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,社区党委与物业协商,将闲置地块改造成停车场,新增停车位50余个;与辖区酒店协商错时开放院内车位,规划电动汽车充电桩,有效缓解停车矛盾。同时,社区以“公益低偿市场”模式引入第三方运营“为民大澡堂”,设置家庭式洗浴空间,日均服务超150人次,彻底解决老楼居民冬季洗浴难题。
“小空间”承载“大民生”。社区党委通过“党群空间换资源”模式,将闲置传达室改造为“爱心驿站”,为外卖骑手和辖区企业员工提供休憩场所。目前,该社区已新增公共服务面积约1200平方米,覆盖85%的居民楼栋,构建起“出门50米、服务零距离”的便民生态。
近邻党建激发治理新动能
桃园社区党委探索“空间共建—服务共营—收益共享”闭环体系,与辖区企业签订“幸福合伙人”协议,以低偿使用闲置用房换取公益服务时长。
“我们将闲置房屋改造为儿童活动中心,引入社会机构运营,传统节日开展手作活动,为困境儿童送上生日蛋糕,实现空间利用与人文关怀的双赢。”桃园社区党委书记刘晶晶介绍,该社区正在打造“暖桃·邻里中心”,嵌入邻里会客厅、康复理疗室、非遗文创直播室等功能,让居民社交、学习、休闲不出社区。通过建立资源信息库,社区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200万元,形成“公益造血、群众受益”的可持续模式。
如今,桃园社区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正持续迭代升级。从共享工具房到非遗文创空间,从口袋公园到协商议事厅,这些由闲置空间蜕变而来的服务场景,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居民生活方式。在这个充满温度的社区里,每一处被重新定义的空间,都在诉说着“老小区里的新幸福”。
扫一扫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