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应急局:高标准建设省级应急物资前置库
连云港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救灾物资储备,通过模式创新、科技赋能、标准引领三大举措,规范化建设物资储备库,突出管用实用,为灾害救助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以租代建,整合政企资源破解仓储难题。针对省级应急物资前置库建设周期长、成本高等难题,创新采取“以租代建”模式与国有企业开展合作,签订物资储备合同,整合仓储资源纳入应急保障体系。该企业拥有抢险救援队伍150人,相继被江苏省总工会、连云港市总工会、连云港市交通运输局、连云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评为“全国建设系统示范单位”“江苏省工人先锋号”“连云港市工人先锋号”“连云港市劳动保障诚信A级单位”“五一文明班组”“信用等级AAA单位”等荣誉称号,多次参与连云港重大抢险救灾活动。双方合同明确,国企仓库安排专人开展日常管理,做好设施维护、库房整理等工作。仓库外部不仅配套建设了室外货场、晾晒场、观察场及停车场,为物资装卸和运维保养提供便利,而且场地开阔,满足紧急情况下直升机起降的净空要求。借助这种“平急两用”机制,既能充分发挥国企仓库设施完备、管理规范的优势,也能凭借其在物流运输、仓储管理方面的专业力量,确保应急物资在关键时刻“调得出、用得上”。
科技赋能,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。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升级应急物资前置库智能化管理体系,通过部署智能仓储信息系统实现全库数字化管理。系统创新构建"电子标签+智能预警"双核机制,系统不仅涵盖出入库、调拨、盘点、维修保养等全流程作业功能,更建立质保过期、逾期归还、逾期保养、逾期盘点、库存不足、积压呆滞等六大智能预警模型。库区配备可视化数据大屏及移动终端实现物资实时可查,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人员权限与物资调取的精准匹配,配合全域部署的5G高清摄像头,监控数据直连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,构建起“数字监管+智能决策”的管理新范式,全方位提升应急物资现代化管理水平。
标准护航,规范化管理提升储备效能。新仓库选址科学,距310国道仅300米,具备大型货车双向通行能力。仓库面积约1000平方米,主体建筑严格遵循《应急救灾物资标识推广使用指南》,库区顶部设置彩色应急救灾物资徽章及“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”铜制标识牌,采用抬高地坪30厘米、加装隔热层、三级防雷系统等防护设计。库内划分安置类、服装类、装具类、其他类等4大专业储备区,依据《地方应急物资储备指导目录》实现分类定位存储,配备有大功率除湿机、灭火器材、烟感器、喷淋设施,高精度温湿度显示器,悬挂各类制度牌、物资标识牌、警示类标志等,形成“建设有标准、管理有制度、调拨有流程”的标准化管理体系。
通过系统化改革创新,连云港市应急管理局构建规范高效的救灾物资管理体系,对大应急、大抢险、大救灾提供坚实的后盾。以“资源整合、科技赋能、标准管理” 三位一体推进立体化储备体系建设,推动物资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,显著提升救灾物资储备的实战性、实用性。
扫一扫打开当前页